古人喝酒用的酒壶是怎样的?
来源:陶瓷酒坛批发网作者:雅道酒坛时间:2017-02-20
[导读]:唐代诗人王翰有一句名诗曰:“葡萄美酒夜光杯”,夜光杯为玉石所制的酒杯,现代已仿制成功。盛葡萄酒的是夜光杯。
1、夜光杯
唐代诗人王翰有一句名诗曰:“葡萄美酒夜光杯”,夜光杯为玉石所制的酒杯,现代已仿制成功。盛葡萄酒的是夜光杯。
开眼界了,古人喝酒用的“酒壶”这样子的!
夜光杯
历史渊源:
(1)传说古酒泉城下之泉水,有股浓浓的酒香,黄昏时酒香特别浓,五里以外都能闻到。有一天,酒香被天上出来巡视的两个神仙--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闻见了。这两个老头儿是天上有名的酒仙,闻见浓浓的酒香,自然不会放弃,于是按低云头,落在泉边的大柳树帝。北斗星君蹲在泉边一闻,连声称赞:“好一个酒泉!”南斗星君顺手拣起块石头,吹了口气,变成两个酒杯。他们一边在泉边开怀痛饮,一边在石板上下起棋来。不觉渐渐天黑,正巧又无月光。但奇怪的是,棋盘还是看得清清楚楚。一留心,原来是酒杯发出的光。从此以后,这个地方就取名为“酒泉”,仿二位神仙留下的酒杯琢成的酒杯就叫“夜光杯”了。
九龙公道杯明 龙纹夜光杯
(2)酒泉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:西汉时,年轻有为的骠骑将军霍去病,奉汉武帝之命,率兵到西北边疆攻打侵边掠民的匈奴。后来这位将军大败匈奴,凯旋归来,驻扎在风景秀丽的泉边,进行庆功。皇帝闻知打了胜仗的喜讯,赐御酒一坛,派人千里迢迢送来,犒赏将军。霍去病将军以为打了胜仗,功在全军将士,御酒不能独饮,但酒少人多,不足分配,于是倾酒于泉中,与众将士共饮同享。从此,酒泉之名,流传千古,遂称此泉为酒泉。其后,以泉名为地名。酒泉郡治禄福县城,即今酒泉市。晋时改为福禄县并曾为西凉李?都都城。隋末始改为酒泉县。
2、九龙公道杯
产于宋代,上面是一只杯,杯中有一条雕刻而成的昂首向上的龙,酒具上绘有八条龙,故称九龙杯。下面是一块圆盘和空心的底座,斟酒时,如适度,滴酒不漏,如超过一定的限量,酒就会通过“龙身”的虹吸作用,将酒全部吸入底座,故称公道杯。
九龙公道杯
九龙公道杯又叫平心杯,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。分杯体和杯座两部分,通体高约20厘米。九龙公道杯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均有出品,现景德镇仍有生产。福建德化窑制品较为多见,但其杯内瓷雕造型一般以寿星人物为主。
九龙公道杯
历史渊源:
相传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定都南京,建立了大明王朝,有一天特宴请他的开国功臣们。席间,朱元璋拿出只瓷质酒杯对大家说:"卿等与朕南征北战,纵横沙场。功绩大小,尔等自知。朕今日亲自斟酒赐饮,尔等可视自己功劳多寡定斟酒长短。"说完,令徐达第一个上前领赏。徐达一来好贪杯,一来日恃功高,竟让朱元璋把杯中酒斟得满溢,谁知他刚端起酒杯,这酒竞泄漏光了。而其他人喝这杯中酒,只要不斟满酒尽得甘醇。众人百思不得其解。朱元璋笑说:"此乃景德镇御器厂奉朕之命所造的九龙公道杯。圣人曰:谦受益,满招损。众爱卿今日一试其公道,以为如何?"
3、倒流壶
倒流壶的壶盖是虚设的,不能打开。在壶底中央有一小孔,壶底向上,酒从小孔注入。小孔与中心隔水管相通,而中心隔水管上孔高于高酒面,当正置酒壶时,下孔不漏酒。壶嘴下也是隔水管,入酒时酒可不溢出。设计颇为巧妙
清 茄皮紫桃形倒流壶
宋 酱釉倒酒壶
历史渊源
在我国的五代时期,陕西省铜川市一带被称为京兆华原。从那时起,当地就开始生产陶瓷,被称为耀州陶瓷。到了宋代,耀州已有11万户工匠烧窑作瓷。耀州窑与宋代的汝、钧、官、哥、定五大名窑享有同样的声誉。它的青瓷釉色光洁明亮,胎体玲珑多变,是我国古瓷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。元代后期,耀州窑一跃成为西北地区的瓷业基地和大的烧造区。明清时期,耀州的陶瓷业达到鼎盛,炉火昼夜不熄,故有“炉山不夜”之称。
4、鸳鸯转香壶
鸳鸯转香壶是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一种神奇酒具,能在同一壶中倒出不同的两种酒来。它创于何代、何人所创均无据可考,但历代都以“稀世珍宝”传闻于世。
鸳鸯转香壶
影视资料:
《武媚娘传奇》中郑婉言受挑唆以为武如意夺其宠爱便去找德妃,她告诉德妃自己想要杀了武如意。德妃给婉言一个鸳鸯鸩壶,只要转动壶上的玉珠,美酒就会变成毒酒。婉言约武如意来阁内吃饭,结果殊不知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,鸳鸯鸩壶的机关是德妃调反的,后真正饮下毒酒的是婉言。
《武媚娘传奇》中的鸳鸯传香壶
历史渊源:
鸳鸯转香壶是古代一种“稀世珍宝”,历代都以“稀世珍宝”著世于名。鸳鸯转香壶始见于汉代,汉惠帝死后,其子刘恭被立为皇帝,吕雉怕刘恭 之母张皇后与她夺权, 使用当时宫中仅有的一把鸳鸯转香壶装了两种酒,其中一种是毒酒,在酒宴上将张皇后毒死。到了北宋时期,赵光义用此壶装满酒水招待李煜,酒香掩饰了毒酒,让他命丧汴京。从此以后,出现了许多与该壶有关的典故。鸳鸯转香壶产于河南睢县,兴于汉代,盛于宋,明朝都曾因此壶发生宫中奇案。
奇特的构造:
由于该壶无口无盖,只在壶底中央有一梅花形注口,使用时须将壶倒置,酒由壶底梅花孔注入壶腹,故名“倒装壶”。壶内置漏注与梅花孔衔接,酒通过漏注流入壶内,利用连通器内酒面等高的原理,由中心漏注来控制酒面,流下有同样的隔离装置,倒置时酒不致外溢,若外溢则表明酒已经装满。同样,将壶正置或倾斜倒酒时,因壶内中心漏注的上孔高于高酒面,底孔也不会漏酒。此壶构造奇特,设计精巧,匠心独运,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。